紅海危機持續六個月,該航線仍基本中斷,各大國際多邊機構的警示正在成為現實。
就在過去的幾周之中,集裝箱運費已從3000美元多上漲到4500美元左右。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當前并非旺季,而隨著進口商在夏季旺季來臨前增加貨運量,海運成本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截至5月21日,根據Freightos的數據,自4月底以來,從亞洲出發的集裝箱運價上漲了約1000美元/40英尺集裝箱(FEU),亞洲到美國西海岸和北歐航線的運價攀升至4333美元/FEU,到地中海航線的運價上漲到約5495美元/FEU,到北歐運價則上升到4603美元/FEU。
全美零售聯合會本月早些時候表示,美國排名前十的港口在4月處理了196萬個集裝箱,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2%,這表明2024年第三季度進口趨勢將較為強勁,而第三季度是航運最繁忙的季節,因為零售商要為年底假期備貨。
美線航運業資深人士羅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證實了這種可能性,他表示7月之后傳統旺季即將到來,考慮到目前的紅海危機,整個供應鏈變得更加不可預測,所以零售商更需要有安全庫存,而且要提前備貨。
約3400艘船只改道
全球大約12%的貨物運輸經過由紅海與蘇伊士運河共同構成的歐亞水上通道。對全球能源、物資供應鏈而言,紅海航線堪稱是一條“生命線”。
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方面的數據,4月初,該運河的運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6%。
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日前稱,自2023年11月至今,紅海地區不斷加劇的緊張局勢導致近3395艘船只被迫改變航線,駛往南非好望角,而沒有進入蘇伊士運河。
盡管繞行好望角導致航行距離增加約1.1萬公里,航行時間延長12天至14天,燃料成本也會增加40%左右,但多家航運巨頭為免遭受戰爭損失紛紛改道。
然而,船運公司馬士基表示,目前襲擊事件有所加劇,風險區域也擴大了。
馬士基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該公司將繼續派船繞道非洲,但這導致今年第二季度該企業的運力下降20%,成本增加。就在近期,馬士基將亞洲與北歐之間的集裝箱附加費提高了兩倍,從250美元提高到750美元。
羅杰對記者解釋道:“我們今天討論的紅海航線包括紅海、沙特阿拉伯和埃及附近區域。許多歐洲船公司已經不敢前往這一地區,例如地中海航運公司(MSC)和馬士基的船都受到影響。”
他表示,隨著情況越發混亂,一些歐美公司出于安全考慮只能放棄紅海市場,轉而運營其他航線。
“例如,沙特阿拉伯的地理位置特殊,其南部是紅海,北部是阿拉伯海,船只現在只能轉向阿拉伯海,原本的紅海航線變成了波斯灣航線。”他解釋說,“現在船只可能會選擇從阿拉伯海的達曼港進入,而不是從之前的吉達港進入。”
他對記者表示,近期運力分析機構LINERLYTICA給出了一些最新數據和新思考,即到今年6月底,全球集裝箱運力預計將達到3000萬TEU(20英尺集裝箱),到5月底,繞行南非的運力預計高達500萬TEU,占全球運力的近17%,隨著地區緊張局勢的惡化和擴大,預計這一比例還將繼續上升。
然而,南非沿線港口并沒有處理過大量商船到達的情況。據新華社報道,由于設施和服務水平方面的缺陷,南非港口存在嚴重運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等問題。世界銀行2023年發布的集裝箱港口表現指數顯示,南非主要港口恩庫拉港、德班港和開普敦港均表現不佳。
南非港口因此出現嚴重擁堵。在去年11月底,南非港口的擁堵危機就曾導致船只平均需要等待32小時進入東開普省伊麗莎白港、215小時進入恩庫拉港、227小時進入德班港,共有超過10萬個集裝箱滯壓在南非各港口之外。
盡管南非政府為此成立專門委員會優先推動物流改革,還為相關企業提供擔保,但這是復雜難解的“老大難”問題,港口設備及其維護方面投資長期不足,而一些港口升級所需設備的交付時間甚至長達18個月。
而對于身處亞歐兩端的企業來說,紅海危機仍在繼續產生影響。
英國商會(BCC)2月對其出口商會員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半數以上(53%)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受到了紅海危機的影響。一些企業報告稱,集裝箱租賃價格上漲了300%,交貨時間延長了四周。
其中,來自亞洲的制成品,包括汽車、家具和紡織品,似乎受到的沖擊最大,但來自中東的石油也受到了影響。原因在于,歐洲約70%的汽車零部件都是通過紅海從亞洲運輸。由于缺乏零部件,包括沃爾沃和特斯拉在內的汽車制造商已經暫停了部分生產線。
汽車品牌沃克斯豪爾(Vauxhall)的所有者Stellantis集團表示,為了繞過紅海,該公司在運輸部分零部件方面正在轉向空運。
運費越漲商家越提前備貨
在疫情期間的2022年,從亞洲運到北美的集裝箱價格曾一度飆升至20000美元/FEU左右,比正常水平高出約六倍;現在的價格則在4500美元上下浮動,高于4月底的3100美元左右,從亞洲到歐洲的價格從上個月的2750美元上漲到目前的3800美元左右。
與此同時,全美零售聯合會也調高了今年第三季度貨量增長預測,預計高個位數同比增長將持續到今年9月。
羅杰對此概括為:“一邊是有效運力被逐步削減,另一邊是健康的貨量增長預測。”
而令商家頗為無奈的是,由于海運價格不斷上漲,他們也不得不盡可能地提前備貨。
羅杰對記者解釋道,通常倉位都被那些大型進口商拿走了,而海運費漲價一般受傷最重的都是沒有什么話語權的小客戶,而且留給貨代的倉位也不多。
航運平臺Xeneta的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表示:“亞馬遜和沃爾瑪等大型進口商可以等待時機,他們今年下半年的訂單已經在計劃中,并在去年早些時候鎖定了較長期的合同,當時的運費還相當低。”
他也表示,隨著美國消費需求保持強勁,紅海航線如果仍然無法進入,零售商的運輸成本無疑會繼續上升。
杰富瑞(Jefferies)分析師奧馬爾·諾克塔(Omar Nokta)則表示,航運旺季通常從6月持續到9月,但潛在的干擾因素正促使零售商“比正常情況下更早地啟動更高的貨運量”。
在此預期下,馬士基本月預計今年的基本盈利將在40億至60億美元之間,而此前的預期為10億至60億美元。
全球第五大集裝箱航運公司德國赫伯羅特公司(Hapag-LLoyd)也上調了今年的業績展望,但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揚森(Rolf Habben Jansen)表示,目前還不清楚近期運價的飆升是短期的,還是零售商在秋季銷售旺季到來之前提前進貨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