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市場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正迫使托運人和承運人簽訂新的合同,而專家們則試圖弄清楚推動市場波動的快速地緣政治變化。
Xeneta的分析師在1月31日宣布,運價將“在2月進一步下跌”,并在2月3日警告稱,“中國進口關稅加上紅海沖突導致的海運運價大幅上漲”,構成了一場完美風暴。
截至2月13日,德魯里的WCI全球運價指標已下滑5%,至3095美元/噸,較1月9日的3986美元/噸下跌逾20%,從上海到歐洲和美國的所有主要交易都在下跌。
包括Linerlytica在內的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盡管存在地緣政治上的不利因素,運費也在迅速下降,但集裝箱市場正從不斷從紅海調離的船只和不斷加劇的歐洲港口擁堵中得到一些緩解。”
這家香港咨詢公司預計,歐洲貿易將在3月份看到利率反彈:“由于未來6個月的遠期利率預計將高于當前水平,貨運期貨(將)回到正價差。”
在美國的關稅談判中,西海岸和東海岸的貿易都走軟,這可能導致“一些最初的跨太平洋產能部署被撤回”。
然而,Xeneta對2025年合同談判的最新分析表明,運營商及其客戶的方式都不太確定。
隨著加沙沖突的停火繼續維持,人們希望航空公司能夠回到蘇伊士運河航線,縮短服務時間,減少運往歐洲所需的運力,并大幅降低成本。
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停火會持續下去,對于那些正在進行合同談判的人來說,這就提出了他們應該鎖定多長時間的合同的問題。航運公司和托運人都不確定。
據Xeneta高級航運分析師Emily Stausbøll稱,今年從遠東到北歐的合同費率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7%,美國東海岸和西海岸的合同費率分別上漲了44%和64%。
“在所有這些交易中,新的長期利率都大大低于目前的平均即期利率,”施塔斯布爾表示。
船舶運營商希望將客戶鎖定在更長期的合同中,他們擔心,如果蘇伊士回歸,費率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許多貨主擔心,如果運費暴跌,他們會支付過高的費用,因此更愿意將合同期限縮短至6個月以內。然而,其他托運人可能不想在年中重新談判合同,可能會接受折扣的長期交易。
“從遠東到北歐,如果貨主同意簽訂6個月以上的合同,承運人同意給予28%的折扣。從遠東到美國東海岸和美國西海岸的折扣分別為13%和2%,”Stausbøll說,他指出美國的合同季節從5月1日開始。
托運人和承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以便在合同交易中從市場波動中受益,這取決于最適合自己的需求。
不同的托運人要求導致了更靈活的合同的興起,Stausbøll表示:“這種情況也說明了為什么與指數掛鉤的合同越來越受歡迎,因為它消除了在運價飆升或下跌時進一步重新談判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