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船東所持有的船隊規模已達到2.492億總噸中國的船隊規模首次超過希臘成為“世界第一大船東國”。“這意味著我國航運業在世界航運業界具備了相當的硬實力規模。”中國船東協會副秘書長趙慶豐近日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我國航運業將注重綜合競爭力和航運服務水平等軟實力的提升“中國不僅要成為航運大國更要成為航運強國。”
根據《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3)》目前航運市場已逐漸形成新加坡、倫敦、上海三大航運中心領銜亞太區域航運中心持續崛起歐洲、北美重點航運中心趨于穩定的發展格局。
趙慶豐認為航運服務業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支柱作用。高端航運服務業具有服務鏈條長、輻射面積廣、帶動效應強等特征。目前國際上主要的航運中心以物流服務為基礎通過航運管理、船舶管理、航運金融、航運法律等方面開展高端航運服務業。例如倫敦以勞氏船級社等機構為依托為船舶登記、經紀、管理等提供全球性航運服務。
此外全球船舶經紀和管理機構前十強主要集中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在航運金融方面紐約依托大型銀行發展船舶租賃、船舶融資、海上保險、資金結算、航運衍生品等。新加坡則通過收購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進一步強化航運金融板塊增強其航運中心地位。在航運法律法規方面倫敦的航運仲裁委托在全球占有主導性地位。倫敦通過集聚國際海事組織、國際航運公會等國際組織機構打造全球航運規則和糾紛的解決中心。
上海此前印發的《提升上海航運服務業能級助力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備、服務優質、開放融合的現代航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體系。促進航運衍生服務業能級提升全面優化航運服務業發展環境。
未來上海如何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持續發力?對此趙慶豐建議:
第一繼續加強對船東的引進與扶持。航運業是以船東為中心展開的上下游服務體系。上海擁有強大的船東實力這是上海的優勢應該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和發展。
第二不斷擴大開放引進國際上排名前列的管理、融資、咨詢、仲裁、科技、綠色環保等企業和機構做大做強航運生態圈發展產業生態鏈。
第三在相關領域國際規則的制定上依托交通運輸部、中國海事局等向國際海事組織提出“上海方案”。特別是在新能源替代燃料、航運科技等領域加強政策扶持搶占先機。
第四大力支持浦東航運周、海事展、論壇等活動的舉辦促使全球航運主體向上海集聚產生綜合效應。
第五加大對航運人才的培養尤其是跨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趙慶豐強調中國船東協會成立30年來一直以服務行業為宗旨發揮行業協會平臺作用。未來中國船東協會將充分利用上海航運資源優勢助力上海擴大航運“朋友圈”提升上海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推動中國航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