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表示,太平洋地區的運費飆升即將到來,而北歐和地中海的貿易模式使得南歐的運費本周再次飆升。
人們熱議的美國貨運量激增不太可能成為現實,因為貨運量已經處于較高水平,而且市場已經緊張。然而,盡管德魯里航運顧問公司的西蒙·希尼(Simon Heaney)指出,目前的費率水平低于六個月前,但對東海岸的中斷和未來兩到三個月的成本上升的預期將推高費率。
德路里 (Drewry) 認為,貨運可能出現激增的第一個跡象是德路里 (Drewry) 的 WCI 綜合指數顯示全球運費每周環比上漲 6%。
美國交易并未如預期那樣出現利率飆升。亞洲至西海岸的運價下降了 12%,而亞洲至美國東海岸的運價則完全沒有變化。相反,前往北歐的運費飆升了 19%,而前往地中海的運費則上漲了 22%。
不過,德魯里表示:“由于 2025 年 1 月 ILA 港口罷工迫在眉睫,并且預計在罷工開始前將急于運送貨物,我們預計未來一周跨太平洋貿易的運價將會上漲。”
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表示,數據表明,隨著1月份美國東海岸的電力中斷迫在眉睫,以及美國關稅制度的不確定性增加,太平洋地區的費率將出現反彈。
“集裝箱貿易統計數據已經相當樂觀,因此交易量不會大幅上升,”桑德說,“但我們已經處于緊張的市場中。”
與此同時,桑德表示,北歐和南歐之間的關系正在不斷重置,自紅海改道開始以來,與地中海的距離顯著增加。
由于非洲海角周圍的改道,從亞洲到北歐和地中海的貿易模式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由于到達地中海目的地的成本較高,導致地中海費率高于北歐費率。
Sand 解釋道:“自 2024 年中期以來,我們看到地中海航線的運價有所上升,然后有所下降,但自 11 月初以來,運價再次上升。”
“北歐和地中海之間的費率目前為 700 美元/feu,有利于地中海,在蘇伊士運河改道之前,地中海的費率較低,我們預計現貨市場的這種趨勢將轉變為長期費率也是,”桑德說。
然而,希尼表示,太平洋貿易卻走上了一條不同的道路。華泰證券表示,已有證據表明,美國關稅已顯著改變了貿易模式,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而東南亞對美國的進口卻猛增。
隨著美國新關稅制度警告進一步征收進口關稅,臺灣貨運代理 Dimerco 表示,由于托運人希望擊敗新關稅制度,預計美國集裝箱進口量將出現短暫而急劇的激增,從而導致交貨時間延長、運力緊張、擁堵并最終導致更高的費率。
德魯里認為,太平洋交易將從下周開始大幅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