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韓國與其他八個亞洲經濟體的集裝箱交易量為364900個標準箱,比去年同月的316600個標準箱增加了15%。
根據日本國際貨運代理協會(JIFFA)的數據,自2023年8月以來,該貿易已連續九個月實現吞吐量同比增長。
韓國出口176400標準箱,增長12%,進口188500標準箱,增加19%。自2023年9月以來,出口連續八個月增長,自2023月以來,進口連續九個月增長。
按合作伙伴劃分,越南的貿易量為127700個標準箱,增長26%,占最大份額。進出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集裝箱也出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分別增長22%至55400標準箱、22%至48000標準箱和13%至42000標準箱。
相反,與中國臺灣的貿易量下降1%,至19300標準箱,與新加坡的貿易量也有所下降。與中國香港的貿易量暴跌14%,至18000個標準箱,自2021年10月以來,同比下降了兩年零七個月。
此外,從韓國到東南亞的運費也在飆升。韓國海洋商業公司(Korea Ocean Business Corp.,KOBC)的數據顯示,追蹤釜山前集裝箱運費的韓國海運集裝箱綜合指數(KCCI)自本月初以來平均為559點,比4月份的平均473點增長了18%。平均KCCI自2023年12月以來已連續六個月增長,自1月以來已出現兩位數的增長。
與此同時,上海航運交易所(SSE)發布的上海至東南亞集裝箱出口即期匯率指標東南亞貨運指數(SEAFI)在第21周達到2260.97點,比4月份的1544點上升了46%。自本月初以來,東南亞貨運指數平均已超過2000點。這是該指數繼2022年8月的平均3109點之后,第二次超過20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