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實施自愿減產的8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國家昨日宣布,減產將延長至今年第二季度。
總部位于奧斯陸的能源分析師Rystad在一份簡報中表示,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哈薩克斯坦、阿爾及利亞和阿曼將在6月底之前保持每天170萬桶的減產計劃。
Rystad表示,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去年11月制定了自愿減產計劃,原油減產30萬桶/天,成品油減產20萬桶/天,俄羅斯已宣布實施47.1萬桶/天的自愿減產計劃,包括原油生產和原油出口。
在某種程度上,市場已經在第二季度計入了減產延長的因素。然而,最新的消息超出了這些預期。Rystad表示,昨日的決定顯示出在第二季度捍衛80美元上方油價底線的堅定決心。
對油輪船東來說,信號好壞參半。據紐約經紀商Poten&Partners稱,直到烏克蘭戰爭,油輪運價才在疫情后明顯回升。Poten表示,對俄羅斯出口的制裁擾亂了全球貿易流動,俄羅斯出口基礎設施的限制提振了阿芙拉型和蘇伊士型船相對于超大型油輪的噸英里需求。
在疫情后的復蘇之后,隨著中東產油國(尤其是沙特阿拉伯)開始削減產量和出口,從2022年10月起,阿拉伯海灣的VLCC需求停滯不前。分析師指出,這是對非歐佩克國家產量快速增長的回應。
阿拉伯海灣的市場份額從2021年初占VLCC噸英里總需求的50%增加到2022年秋季的60%。然而,到2023年年中,這一比例又回落至52%。
這是墨西哥灣出口增長的結果,主要是美國,從2021年的13%增加到2023年全球VLCC噸英里需求的20%。南美的出口增長也很明顯,東海岸的出口占VLCC噸英里總量的9%,高于6%。
前景是復雜的,但Poten預計石油需求的增長將是溫和的,在2024年和2025年的100萬至150萬桶/天的范圍內。但這位分析師指出,噸英里需求的增長也取決于距離,而美國出口的增長一直是當今市場的一個重要特征。
Poten說,亞洲石油需求增長的焦點預計將從中國轉向印度。這將支持蘇伊士型和阿芙拉型船,而不是超大型油輪。中國74%的原油是通過超大型油輪進口的,而印度的進口貿易則集中在小型油輪上。
然而,今明兩年的小型VLCC訂單可能暫時支撐強勁的VLCC費率。不過,盡管價格高企且交貨期相對較長,最近還是達成了大量新的超大型油輪交易。
Poten警告稱:“我們還沒有進入危險區域,但超大型油輪訂單的加速將危及市場的持續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