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曾預計,在疫情放緩后,上海和香港的開放會導致來自亞洲的工廠激增,因為工廠在關閉數月后開始追趕。
然而,TAC指數顯示,與5月相比,6月香港至歐洲和北美,以及上海至北美的運價實際略有下降,而上海至歐洲的運價則略有上升。
投資銀行Stifel Bruce Chan的高級分析師在波羅的海交易所通訊的月度專欄中寫道,利率停滯有四個可能的原因。他此前曾預測,在取消新冠肺炎限制后,利率將會上升。
他表示,夏季需求的季節性放緩可能會使價格保持穩定,而近期航空燃油成本的下降可能有助于掩蓋基準利率的任何上升。
與此同時,生活成本的上升,以及解除限制后制造業產能恢復慢于預期,也可能產生了影響。
他寫道:“長期來看,需求有可能開始放緩。”“我們是否看到了衰退已經到來的跡象?”在我們看來,空運量和空運費率可能是領先指標,但我們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這一論點。
“例如,按年率計算,美國GDP在22年第一季度收縮了1.6%,但失業率和絕對消費支出數據更有彈性,美國庫存與銷售的比率仍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他補充稱:“盡管我們確實預計2023年的某個時候會出現更廣泛的放緩,但我們認為,目前影響利率的本質是短期的。”
衍生品經紀商Freight Investor Services的航空和集裝箱業務主管彼得.斯托雷恩指出,在去年的高點之后,今年迄今為止的利率降幅沒有很多人預期的那么大。
他說:“盡管市場疲軟,但由于新冠政策放松,2022年有望成為航空貨運第二好的一年。”
他補充稱:“價格肯定一直在下降——即使可用運力(由于與制裁有關的airbridge ecargo、CargoLogicAir和CargoLogic Germany停飛)遭到破壞,對貨運市場來說也不是好兆頭。”
“展望未來,客運貨機的流行程度已經大幅下降(阿提哈德航空是最新一家停止向中國運營小型貨機的航空公司),而航空貨運的周期性并不是真正的因素,而該行業在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需求和中斷的推動下,在2020-2021年市場中處于低迷狀態。
“考慮到這一點,如果航空貨運泡沫破裂,可能會有不止幾家企業承擔風險。”